本帖最后由 dandee 于 2025-10-19 21:06 编辑
1:场景: 在运用grread的捕捉方式后,全屏或把zoom放的很大的时候,鼠标悬浮在一堆缩在一起的物体上,命令行会反复提示,已经检查到xxx点,或者有太多点无法捕捉。在移动鼠标的时候,这种提示AutoCAD内部系统会在命令行一直提示会提示很多很多行。
处理:本程序为了避免这种提示,特别设置 在放大20% of current view size的时候,才自动打开捕捉方式,令观感舒适。
子程序 (#AutoSnapRadius pt)
以下这段程序放在grread里,便于调用
(cond
((= evcode 5)
(redraw)
(setq tmp (#AutoSnapRadius pt))
;(setq selRadius (car tmp))
(setq allowUpdate (cadr tmp))
(if (and pt allowUpdate)
(setq snappt (osnappt mark pt))
)
2:场景: 在运用grread 以后,鼠标移动到text,mtext时(自己也可以加入线段),希望他们能够 亮现,移开后又恢复原貌
子程序 (##HighlightHoverText pt)
网友答: 本帖最后由 dandee 于 2025-10-19 20:49 编辑
发表于 2004-10-17 23:47:00 | 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 |[url=]阅读模式[/url]
1:场景: 在运用grread的捕捉方式后,全屏或把zoom放的很大的时候,鼠标悬浮在一堆缩在一起的物体上,命令行会反复提示,已经检查到xxx点,或者有太多点无法捕捉。在移动鼠标的时候,这种提示AutoCAD内部系统会在命令行一直提示会提示很多很多行。
处理:本程序为了避免这种提示,特别设置 在放大20% of current view size的时候,才自动打开捕捉方式,令观感舒适。
子程序 (#AutoSnapRadius pt)
以下这段程序放在grread里,便于调用
(cond
((= evcode 5)
(redraw)
(setq tmp (#AutoSnapRadius pt))
;(setq selRadius (car tmp))
(setq allowUpdate (cadr tmp))
(if (and pt allowUpdate)
(setq snappt (osnappt mark pt))
)
2:场景: 在运用grread 以后,鼠标移动到text,mtext时(自己也可以加入线段),希望他们能够 亮现,移开后又恢复原貌
子程序 (##HighlightHoverText pt)
网友答: 本帖最后由 dandee 于 2025-10-19 20:49 编辑
本帖最后由 dandee 于 2025-10-8 06:43 编辑 在AUTOCAD图纸里,运用到很多xrefence的时候,并且需要反复修改xrefence.这个程序特别有用 自动更新XREF 通常每次修改存盘外部参考后,回到主文件,管理外部参考acad的右下角会显示 黄色三角形感叹号 或者 在外部参考的管理器的清单里 显示修改后的外部参考需要手动重新加载, 这个程序需要放在acad的自动加载的文件夹里,每次修改存盘外部参考后,回到主文件里 外部参考会自动更新, 不再需要手动加载,完全自动 -一个反应器的应用。自己写自己用 觉得不错分享给大家 网友答: 没有文件数量的限制,只是需要从另外一个窗口查看,因为AUTOCAD的菜单不支持滚动条,怎么全部显示在菜单上?网友答: 本帖最后由 dandee 于 2025-10-19 20:59 编辑 场景:在模型空间,第一次可以用regenall,显示线型,但有时候会变成直线,看不见线型 当切换到布局空间,图框里能显示物体,线型却显示不出来 本程序处理的就是这个问题,线型在第一次需要regen后,一直可以显示,在模型空间和布局空间都可以 这个lsp是线条比例自动显示-一个反应器的应用。自己写自己用 觉得不错分享给大家 在model空间的线条比例和paper空间是不同的,autocad只提供一个变量Ltscale 所以在model空间和不同paper ctab,要设置合适的不同比例,才会显示正确的线型,这里提供一个反应器,让其自动加载运行,在切换model空间和不同paper ctab的时候线条比例会自动切换显示,不需要手工的设置。在paper里 高效显示,直接就可去打印了。 现在缺省的值 model: ltscale=2000 ,paper:ltscale=20.有需要的可以在源码里,自己修改ltscale值 网友答: 本帖最后由 dandee 于 2025-10-4 11:47 编辑 旧贴新用,我没有qq无法绑定发新帖。网友答: 旧贴新用,一贴多用 |